孔子的名言有哪些
1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 孔子
2、子曰: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
3、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 孔子
4、 見善無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5、孔子曰: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
6、人無禮則不生,事無禮則不成,國無禮則不守。 孔子
7、鞭撲之子,不從父之教。
8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 孔子
9、自古皆有死,民無信不立。 孔子
10、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辟佞,損矣。
11、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12、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。
13、過而不改,是為過矣。 孔子
14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 孔子
15、不遷怒,不貳過。 孔子()
16、君子之仕也,行其義也。
17、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 孔子
18、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,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。 《孔子家語》
19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孔子
20、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《論語述而》
21、不患莫己知,求為可知也。 解釋: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,只求自己作出成績來。
22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。 孔子
23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 孔子
24、學而不思則惘,思而不學則殆。 孔子
25、學而時習之,不亦樂乎?
26、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 孔子
27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 孔子
28、孔子曰: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
29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30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31、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已。
32、興于《詩》,立于禮,成于樂。 孔子
34、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 孔子
35、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
36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乎?
37、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后君子。
38、君子義以為質,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39、賢賢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身;與朋友交言而有信。雖曰未學,吾謂之學矣。
40、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
41、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,欲罷不能。 孔子
42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
43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: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44、子謂于產。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養民也惠,其使民也義。
45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也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孔子
47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,則遠怨矣。
49、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皆兄弟也,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篤敬,雖州里,行乎哉? [www.zstsjd.com]
50、芝蘭生于深林,不以無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為困而改節。 孔子
51、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 孔子
52、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怠。
53、言必誠信,行必忠正。 孔子
55、子曰: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譯文孔子說:君子胸懷寬廣,小人憂愁悲傷。
57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58、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 孔子
59、子曰: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
60、 其使民也義。
61、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!
63、君子易事而難說也。說之不以道,不說也;及其使人也,器之。小人難事而易說也。說之雖不能道,說也;及其使人也,求備焉。
64、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 孔子
65、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。
68、夫達也者,質直而好義。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
70、可與言而不與之言,失人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72、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風,必偃。
74、孔子曰:習相近也,性相遠也。
76、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。 孔子
78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 孔子
79、寬以濟猛,猛以濟寬,政是以和。 《孔子家語》
81、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
83、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提手與之言,能無說。 解釋:正確的話,能不聽從嗎?必須認真改正錯誤,才算可貴。恭順的話,能不使人高興嗎?
86、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
88、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。
90、君子憂道不憂貧。 孔子
91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 孔子《論語子路》
92、巧言令色,鮮矣仁!
94、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學乎!
95、眾惡之,必察焉;眾好之,必察焉。
97、《詩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。
98、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,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。
105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 孔子
109、由,誨汝知之乎?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111、君子之道,暗然而日章;小人之道,的然而日亡。君子之道,淡而不厭,簡而文,溫而理,知遠之近,知風之自,知微之顯,可與入德矣。
113、敏于事而慎于言。 孔子
117、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,勇而無禮則亂,直而無禮則絞。
119、君子尊賢而容眾,嘉善而矜不能。
121、識時務者為俊杰。 孔子
122、過,則匆憚改。
125、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
127、父母之所愛亦愛之,父母之所敬亦敬之。 孔子
129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 孔子
130、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 孔子
131、孔子曰: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。請問之。曰: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
134、不遷怒,不二過。
135、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 孔子
136、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138、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143、三人行必有我師。 孔子
144、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
145、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己,不亦遠乎?
146、君子之道四焉,強于行義,弱于受諫,怵于待祿,慎于治身。 孔子
147、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:擇其善者而行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148、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。
149、君子之于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
153、孔子語錄: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:其為物不貳,則其生物不測。天地之道: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 摘孔子《中庸》
154、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
157、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,可謂好學也矣。
158、孔子語錄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。 摘孔子《論語》
159、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
161、損者三樂:樂驕東,樂佚游,樂宴樂,損矣。 孔子
163、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
165、 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后君子。
166、美功不伐,貴位不喜。 《孔子家語弟子行》
168、不學禮,無以立。
169、裔不謀夏,夷不亂華,俘不干盟,兵不逼好。
170、孔子曰: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!
171、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。
173、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! 孔子
175、一言而興邦,一言而喪邦。 孔子
176、孔子語錄:仕則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。 摘孔子《論語》
179、過則勿憚改。 孔子《論語學而》
180、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 孔子
181、君子謀道不謀食,君子憂道不憂貧。
182、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。
184、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。 孔子
188、君子無眾寡、無小大、無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驕乎?
193、孔子語錄:大德不逾閑,小德出入可也。 摘孔子《論語》
197、 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。
201、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
205、居處恭,執事敬,與人忠。
206、孔子語錄: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 摘孔子《論語》
210、子以四教:文行忠信。摘孔子《論語》
214、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,仁者靜,知者樂,仁者壽。
218、益者三友,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 孔子
220、孔子語錄: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年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 摘孔子《論語》
221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 解釋:君子心胸坦蕩故待人接物猶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,安祥而舒泰;小人心思常為物役,患得患失,故常懷憂慮之心。
224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
225、始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。今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。
228、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學,不知道。 孔子《禮記學記》
230、子曰: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,勇而無禮則亂,直而無禮則絞。
231、周監於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從周
235、道聽而途說,德之棄也 孔子
237、學而不思則惘。 孔子
238、子曰: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
239、孔子語錄:人莫知其子之惡,莫知其苗之碩。 摘孔子《大學》
241、可與言而不與之言,失人;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242、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 解釋:不在那個職位,就不謀劃那方面的政事。
243、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(論語為政)
244、智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
245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;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孔子
246、一簞食、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憂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。
247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?
248、夫子莞爾而笑。 孔子
251、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學,不知道。是故,古之王者,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。
255、當仁不讓于師。 孔子
256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 解釋: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,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的人,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么了。
261、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
262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
264、 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265、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
266、孔子語錄:誦《詩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;使之四方,不能專對;雖多,亦奚以為? 摘孔子《論語》
270、飯疏食、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
272、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,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 孔子
275、孔子語錄: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 摘孔子《大學》(大學的目的,在于顯明高尚的品德,在于使人們革除舊習,在于達到善的最高境界。)
278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280、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提手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281、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
283、篤信好學,守死善道。 孔子
284、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 孔子
286、孔子語錄:執德不弘,信道不篤,焉能為有?焉能為亡?
299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。